包裝在物流中的地位
更新時間:2024-06-06
無論是產品或是材料,在搬運、輸送以前都要進行某種程度的包裝捆扎或裝人適當容器,以保證產品完好地運送到消費者手中。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對包裝的定義如下:“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的總體名稱。也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
在由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配送等環節組成的物流系統中,包裝是物流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和裝卸搬運、運輸和倉儲等環節一起綜合考慮、全面協調。比如包裝還是不包裝?是簡單包裝還是精細包裝?是大包裝還是小包裝?都應該結合商品的運輸、保管、裝卸搬運以及銷售等相關因素綜合考慮,只有多種相關因素協調一致,才能發揮整體物流效果。包裝既要考慮物流系統的其他因素,同時物流系統又受包裝的制約。
(1)就包裝與運輸的關系而言,泉州貨運公司為降低運輸成本,充分發揮包裝的功能,包裝要考慮運輸的方式。如果雜貨運輸時用貨船載運,就必須嚴格地用木箱包裝。而改用集裝箱船載運后,貨物只用紙箱包裝就可以了。不同類型的包裝,也決定了運輸方式的選擇。
(2)就包裝與搬運的關系而言,如果用人工搬運,就應按人力可以勝任的重量單位進行包裝,如果運輸過程中全部使用叉車,就無需包裝成小單位,只要交易上允許,則應盡量包裝成大的單位。
(3)就包裝與保管的關系而言,貨物在倉庫保管,如果需要碼高,那么,最下面貨物的包裝應能承受壓在上面的貨物的J總重量。以重量為10kg的貨箱為例,如果貨物碼放10層,那么,最下邊的箱子最低承重應為90kg。如果設計了只能承重90 kg的包裝,倉庫再高也只能碼放10層貨物。
從上面可以看出,包裝在物流系統中并不是孤立的,應從系統的觀點去考慮。包裝物的大小、形狀、重量、體積要考慮如下因素:一要便于運輸、保管和裝卸搬運;二要便于堆碼、擺放、陳列、提取、攜帶;三要便于拆卸、回收和再生利用。泉州物流公司在包裝配套化要求方面要考慮包裝與運輸、保管、裝卸搬運相配套問題。比如采用單元化包裝可以順利實現鐵路、公路,水運等各種運輸方式的轉換達到快速、安全地入庫、上架、下架、出庫作業,從而提高裝卸搬運效率,減少貨物被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