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現代物流中心功能定位的基本原則
更新時間:2022-05-18
科學的功能定位對于鐵路現代物流中心快速進人市場、適應市場并引導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同時由于鐵路現代物流中心所處的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等不同其功能定位亦有差別,故而在確定不同物流中心具體功能定位時需要考慮以下基本因素和原則。
1.符合當地經濟市場發育程度
現代物流從根本上說是社會經濟以及市場發育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經濟市場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傳統的單一運輸、倉儲、送貨等簡單服務已不能滿足其需求,因而便開始逐漸對各種單一物流功能進行整合,并提供融人現代信息技術的綜合性一體化物流服務。我國目前經濟市場發展仍然呈現較為不平衡的狀態,各地經濟市場發育程度均有較大差距,因而鐵路現代物流中心需考慮不同地區的市場發育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功能設置策略。經濟市場發育程度較高,則對物流的需求更為強烈、質量要求也較高,故而鐵路物流中心在功能上應配備基本物流服務之外的多種增值服務,除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性物流服務,包括基本的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之外還需提供終端配送服務、物流金融服務、物流解決方案設計等多項新興物流增值服務,并以此為重點提升物流服務層次和質量。
2.符合當地產業發展特點
從我國目前的經濟布局特點來看,區域經濟的產業發展特點較為明顯,如東北地區的重工業、糧食產業,東南沿海地區的高新技術生產加工制造業,中西部地區的煤、油等資源開采產業等,不同地區的產業發展特點決定該地區的貨物品類特點,不同貨物均有其不同的物流特性,因而其所需要的物流功能、物流服務水平等均有不同。目前我國全部省份均已有鐵路通車,現代物流中心的布局亦將遍布全國,故而其功能定位和設置需要考慮當地的產業發展特點,詳細分析該地產品的物流特性,從而有針對性地提供不同層次、不同種類的定制化物流功能。
3.符合當地區位位置條件
從國內外現代物流中心、物流園區的建設發展經驗來看,區位位置往往成為物流中心功能特點和類型的決定性條件。內陸地區鐵路、公路陸路交通匯集地區,由于其無航空、水路等交通方式的支撐,決定了其只能發展成為不同層次的物流樞紐和中轉集散地,且其主要面向國內市場,而當宥航空系統介人時,如北京順義,其便可以發展成為國際性的高附加值現代物流中心,當有港口等優勢水路交通條件時則可發展成為公、鐵、水等多種運輸方式聯合運輸的國際性大集大散的物流中心,成為眾多國際化公司和企業進出中國市場的物流基地,其所需要的物流服務在常規服務基礎之上亦將包括諸如報關、保稅等多種增值物流服務,其物流組織水平亦有較高要求。由此可見,鐵路現代物流中心在進行功能定位時需根據當地不同的經濟和交通區位特點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做到既符合鐵路自身的發展能力又充分利用既有區位條件。
4.符合鐵路自身資源能力
鐵路現代物流中心的建設需要大量的物流資源,包括土地、各種設施設各、專業人員等,功能定位的不同必然導致所提供的物流服務有所差別,而相應的物流服務均需要專業的設施設各和人才,因此鐵路現代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在考慮到經濟市場發育情況、產業發展特點和區位條件的同時還應考慮到自身的資源狀況,唯有具備相應的資源時才能提供相應的高質量物流服務。當然,在其他條件均已具各時,資源問題可以通過兼并重組、購買、引進等多種方式來彌補資源上的缺陷。
綜上,鐵路現代物流中心在進行具體功能定位分析和設計時需堅持以上基本原則和因素,進行四位一體的綜合性分析和定位。